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081221 2008 TIVAC 365 攝影新人獎

去TIVAC 看了這屆攝影獎的展覽

第一名: 味道 另一種存在的獨白
周志龍

他去特寫菜市場的蔬果魚肉
主題訴求很明確: 用影像的形體和色彩. 來比喻/強調嗅覺. 味覺. 或一部分的觸覺

而這些日常食材的嗅覺. 形體.
可以進一步帶起觀者對於"市場"的印象與回憶
尤其是傳統市場
很多食物貨損都散落地上
就如同他影像裡那些破損或腐敗的食材

一次兩格影像作為對比. 作品尺寸20x30"
為了強調色彩. 輸出使用手工超亮麗相紙.
並且不加框. 不加壓克力. 滿版平貼直接展示.
-
意念簡單明確.
影像色彩情緒強烈.
隱喻勾起的回憶則猶如餘音繞樑.

能拿第一名. 實至名歸


樓下的入圍作品水準也很高

其中要提的是彭怡平的作品 "Herstory"
看標題就知道是以女性主義切入議題 所觸發的作品

她旅遊各國. 收集各種關於女性文化脈絡的影像紀錄
並輔以適當的文字解說其背景
在當代藝術風行的現在.
它是新議題. 新思想. 卻是使用紀實攝影的舊手法
感覺不賴

相對於國內一堆悲情年代的紀實攝影.

彭怡平是因為母親病逝. 才開始踏出實現這夢想的一步
-
但很奇妙的
她拍韓國一位在廣場上玩動力滑版的年輕女性
她拍海蔘威當地專門替再婚者舉辦的婚禮
甚至以色列和某些國家的原住民. 影像表面看上去 很容易認為是剝削女性地位的習俗
我卻一點也感覺不到悲情
反倒是對人生未來充滿希望的光芒. 以及歌頌女性的孕育生命.

感覺起來是這樣.


想想. 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兩性平權 目的本來就是要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阿...
-

她的作品尺寸應該是12x18. 鋁框使用20x24
看起來剛剛好

本來我定了兩組的20x26的框想試試看. 這樣看起來可能會太橫長了一點....
-
-
隱約覺得

台灣攝影藝術學會 vs TIVAC

前者經常不自覺地透露出想要維護"攝影藝術價值"的念頭

這個念頭說穿了
就是想維護自己在國內攝影藝術圈的地位和既得利益


而後者. 窮到快家徒四壁. 不追求名利. 反而更能專注在影像內容的本質上.
-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081217 攝影評論學第七章筆記 - 攝影理論. 現代與後現代主義

p.156

1.
早期現代性在智識上的特徵. 是:

科學可以拯救世界. 透過理性可以建立真理基礎的信仰
政治領導者則透過(可以獲致真理的)科學與理性, 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

這些信仰引導了美國和法國的民主革命
現代性主要的運動和重大事項, 包括民主. 資本主義. 工業化. 科學發展. 都市化.

現代性高舉的旗幟是自由和個人


2.
後現代並沒有抽象的起點
後現代主義者對現代主義作出回應:

後現代相當程度揚棄了現代主義. 反對現代主義者未能建構公平正義的社會
並指責現代主義者導致君主政治統治下的農民遭受苦難. 工人在資本主義工業化中承受的壓制和剝削
以及將女性排拒於公眾領域之外
以及基於經濟和宗教因素將他國領土殖民地化. 最後導致該國人民的毀滅

後現代主義者對於個人的自由和理性的力量解決社會問題. 也大多抱持懷疑的態度

後現代主義將所有事物視為文本. 包括攝影. 並且堅持所有文本都需要批判地解讀
此文本不同於現代主義的作品概念
作品是單一的. 只陳述一種意見. 而且由作者提出. 這也引導讀者找尋一種作者預設的內涵

後現代式的文本. 意味著任何一件文學或藝術作品. 都並非由一個不受約束的獨特個人所創作
而是許多混雜衝突的意見持續更替. 相互引證通聯所形成的領域
(來自各種方面的觀念衝突或批判. 都可見於單一作品當中)

後現代主義者認為一個文本的多重解讀(詮釋和理解)是令人嚮往的
而且沒有單一的解讀具有結論性和完整性
而且. 解讀不應單純視為消費. 而應視為生產.
解讀是意義創發的生產性活動.
讀者當然會為文本所引導. 但不應被它操控


3.
現代主義者將個人置於宇宙的中心.
後現代主義者則將個人去中心化, 並且聲稱自我是語言 社會關係 和潛意識心理活動的效應


4.
藝術中的現代主義以下列的信條聞名:

藝術相對於大眾文化的優越感. 排斥大眾文化
強調精緻藝術. 並強調相對於工藝品的優越性.
抗拒藝術成為休閑娛樂
對自足和卓越的堅持(為藝術而藝術)
相信藝術應以其他藝術為參照. 而不該以社會世界為參照
期望以形式主義準則予以認同. 以藝術作品開展藝術史
專注於媒材的純粹性(例如繪畫的平面性)
對嚴肅藝術中敘事內容的排拒
對原創性的期望
對創新的渴求
對珍貴且獨特的藝術品的崇敬


5.
現代主義的攝影:

相信藝術攝影與商業攝影不同. 並且具有優越性.
(在大眾媒體中相當普遍的彩色攝影. 有數十年被攝影藝術社群認為毫無價值)
時尚攝影不如藝術攝影那般受到尊崇

現代主義者期望攝影作為一種純粹媒材.
札考斯基將攝影定義為事物自身 細節 框景 時間和觀點. 企圖讓攝影顯得獨特. 特別是要和繪畫區隔開來

現代主義者偏好象徵性的攝影作品. 勝於敘事性的作品
偏好寫實主義勝於功能主義

現代主義者相信直接攝影是攝影最佳的具體呈現
現代主義的攝影至為珍貴. 有攝影家簽名 序號. 並且經過處理可以長久保存.


6.
現代攝影:

1.使用相機的藝術家應該"發現". 而不是發明 他的對象
2.對於他所選取的真實片段, 不應進行任何變更
3.拍攝攝影作品時. 他應該像試圖發現事物一般. "客觀地"呈現他們. 不論形式和細節都應該清晰 銳利 確實.
4.不容許在暗房中對已經曝光的底片予以竄改
5.攝影沖印應該追求技術上最完美的品質. 能包含豐富的灰階階調. 並且印製時不應改造
6.使用相機的藝術家. 他們創造性的成就包括: 對主題的選擇. 相機的觀點. 鏡頭焦距. 曝光時間決定所形成的描繪
所有"畫意"或"圖案"的效應都會影響削弱攝影寫實的特質. 因此應該避免


7.
攝影中的現代主義 擁有自己的傳統. 和現代美術有所區隔

攝影社群希望攝影能夠擁有正當性. 和繪畫具有同等的地位
出於此種防護的心態
攝影發展自己的歷史. 著作.
在學院中擁有自己的系所.
有屬於攝影的期刊
並且在尋求被其他藝術社群認同接受的同時. 和其他藝術家相較. 因為教育分離主義而享有優惠


現今. 攝影獲得了曖昧的補償. 他實現了開始於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的進程:
作為藝術形式的普遍認可.
在美術館中的地位
擁有市場(儘管不太穩定)
宗長式的世系和公認的準則

儘管藝術攝影有系統地策劃它的不切題性和瑣碎平凡. 卻仍然成為現代主義所擁護的自主權 自我指示性 和藝術作品超越性的抵押品

就某種意義來說. 這是以不知何去何從的未知來裝點門面


8.
後現代攝影:

1.攝影藝術家應該創發他的題材. 或者更精確說是操控它. 僅僅發現是不夠的
2.攝影家援用的方法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論是在相機前安排 建構 扮演. 或是使用其他人拍攝的攝影作品. 來作為他中心思想的起點
3.所有的曝光技巧都可以被接受. 是個別藝術家特定意圖的選項
4.不但允許. 甚至鼓勵在底片或攝影上進行修整. 越具想像力越好
5.允許在底片或攝影的成品中運用技巧. 但並不代表它對作品的品質具有約束力
6.攝影藝術家的創作成就. 依據他對攝影影像的傳統主題如"真實""客觀""寫實主義"的破壞力予以衡量.

後現代主義已然理所當然地取代了現代主義

個人天賦. 獨特珍貴的物件. 創新的藝術
急遽地迎向了一種 - 模糊了原則和複製. 精緻和通俗. 娛樂和訊息. 藝術和廣告領域.
具有高度說服力和滲透力的大眾文化